system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孩子可以淘氣嗎?

撰文︰遊戲治療師馮祉禧

 

小一的子峰上廁所一段時間還未回來,老師便派男班長到廁所看看。過了一會兒,班長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說:「整個廁所都濕透了!」於是,老師便親自查個究竟。到了洗手間,老師只見一片澤國,全地都是水和泡,而子峰正在其中一個洗手盤「洗手」。老師問:「你在做甚麼?」他答:「洗手和看看為甚麼有泡泡。」老師為免釀成危險,阻止了子峰的行為。

子峰就是一個滿有好奇心的孩子,但每次他的好奇總為其他人和自己造成一些不便。他喜歡凡事都會查問,更喜歡凡事都會作出嘗試。有一次,他為了試一試自己能否穿過椅背上的洞,把頭困了在那洞之中約一小時,之後工友用工具把椅子折開,他才能成功脫身。雖然他擁有無數可怕的經驗,但還未有令他卻步。老師們都感到束手無策,因為子峰不是壞學生,單靠懲罰是徒然的,還是要想想其他辨法。

「淘氣」 多面睇

以「淘氣」來形容子峰的性格可算最為合適,而這性格也在兒童之中十分普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甚麼是「淘氣」呢?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曳」或頑皮等的字眼,大多都帶著貶義。可是,從正面的角度出發,淘氣也可以有很多好處。首先,不難發現淘氣的小孩是很愛玩的,他們無時無刻都擁有玩的動機,而這些動機往往都是來自他們的好奇心。他們透過不同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好奇想法,有時侯他們更不理會後果和限制,親身嘗試探究解答疑難。其次,大部分「淘氣」的小朋友都有些小聰明,比別人更識玩,所以他們會以各種途徑發揮創意,想出神奇的方法去玩。綜合以上,「淘氣」可說是好奇和創意的混合,只是使用時未有適當的控制才會過界闖禍。

如果身邊有一個「淘氣鬼」可以怎樣做?

一丶放鬆心情

淘氣的孩子很容易令身邊的照顧者變得神經緊張,因他們所做的總是出其不意的,有時更令人感到尷尬。我們要明白淘氣是孩子其中一種本性,他們正在經歷學習的過程,我們要耐心地配合他們的成長速度,避免因為自己的面子而抑壓孩子的成長。

二丶制定界線

淘氣的孩子因缺乏界線概念,而常常越界。我們可跟他們約法三章,並切實執行。這樣既能確保孩子的自身安全,建立他們對規限的概念。

三、滿足好奇心

為了對症下藥,我們必需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方法是教導他們思考和找出答案的途經。例如,父母可教導他們透過閲讀找出答案,或帶他們到大自然訓練觀察力,這都可幫助他們面對將來遇上的難題。

自閉症不再是秘密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

 

家長要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有如自挖瘡疤,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之餘,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呢?

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

家長向親友解釋時,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自閉症的成因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思考和行為模式,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共同特徵,包括社交困難、頑固、焦慮、溝通困難、專注能力、活躍程度高低、非典型情緒反應、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

留意最新資訊

此外,家長可盡量留意自閉症的最新資訊,例如「執行功能」、「中央統合」和「心智解讀能力」等概念,一來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長需要,當遇到親友有興趣了解更多,便可向他們深入解釋。當家長愈清楚自閉症,便愈容易讓親友認識孩子,或許一貫歧視的眼光,會因了解得更多而逐漸消失。家長知識上的裝備,能讓親友感到家長的積極和能力。

用具體形容詞形容孩子表現

另外,當家長形容孩子時,應用具體和正面的形容詞,例如記憶力強(而非「好記唔記」)、專注力弱(而非「心散」)、未能明白別人的要求(而非「不聽話、曳」)、重複相同的動作(而非「佢一定要…….」)或跟著拍子點頭(而非「鍾意音樂」)等抽象的形容詞。讓親友們明白,孩子與其他兒童一樣,都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

不過,解釋終歸解釋,家長面對孩子「天天新款」的行為時,或許寧願選擇把孩子(甚至自己)帶離敏感場合,減低對親友做成的干擾,但相對也減少了孩子對社會適應的機會。相反,家長可主動誘導親友以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相處。例如正面地說「你可以說慢一點」、「孩子對聲音非常敏感,不如我們說話輕聲一點吧」或是「對不起,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給我的孩子有心理準備?」如果親友能做到,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步。

親友的視野需要被拉闊,然而最重要的,是家長須持開放接受的態度,成為親友的榜樣。當家長自己也接受自閉症,還有誰可以說「不接受」呢?

分類
最新消息

2024年9至10月份溫馨提示

為人父母壓力大 焦慮要及時處理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

 

作為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亦要照顧家庭。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焦慮。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我們人身安全。不過如果過度擔心,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胃痛、肌肉繃緊、呼吸急速、頭痛、手震、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亦會影響家庭關係。

 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減少焦慮症狀,首先是呼吸放鬆練習,使用腹式呼吸。用鼻慢慢地吸氣,持續4秒,腹部要漲起,維持2秒,再用嘴慢慢地呼氣,持續4秒,然後暫停2秒後,重複整個過程510次。

第二是肌肉放鬆練習,在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輕輕地閉起雙眼,全身肌肉放鬆,先把注意力轉移到雙腳,收緊腳部肌肉10秒,然後放鬆。然後按順序逐一收緊,放鬆身驅、雙手、頸部和面部肌肉。

 最後是影像放鬆練習。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閉起雙眼,然後想像一個舒適的場,想像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的感覺,探索510分鐘。然後再逐漸回到現實世界。

 另外,平時亦應該培養正面的思考模式。任何時候都嘗試看看好的一面,而非整天想著不開心的事情,可以令患上情緒病的機會減少。

日常生活用眼多-大人小朋友同做眼睛操

Source :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Chiu Shi Cheung

 

Many children today spend a lot of time looking at computers, phones, or reading, which can strain their eyes. There are some acupoint massages that can help children relieve eye strain.

 

The first acupoint we’ll introduce is the “Zan Chuk” point. It’s located at the very front end of the eyebrows, about half an inch downward, at the corner of the eye socket. Another acupoint is called the “Jing Ming” point. It’s located at the side of the nasal bridge, right in the middle between the two eyes, near the inner edge of each eye. The third point is the “Si Pak” point, which is about 1 inch below the eyes, roughly the width of two fingers apart. It’s in front of the cheekbone, and when you touch it, there should be a slight depression just below the eyes; this is the “Si Pak” point. The last acupoint is the “Shi Chuk Hung” point, located at the very end of the eyebrow. All four of these points can help with dispersing wind, clearing heat, and improving vision.

 

Once we know the locations of these acupoints, how do we massage the eye area?

 

First, let’s start with the first point, the “Zan Chuk” point. You’ll use your four fingers to hold down the eyebrows, and then use your thumb to press on the “Zan Chuk” point. The “Zan Chuk” point is right at the very front end of the eyebrows, in the depression at the corner of the eye socket. Hold it with your four fingers and your thumb, and gently rotate 64 time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second acupoint is called “Jing Ming” Point, located in the area in front of the inner corner of the eye, between the eyebrow and the bridge of the nose. We use two fingers to gently pinch the bridge of the nose and then slowly massage it up and down, repeating this motion 64 times.

The third acupoint is called “Si Pak” Point. It is located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cheekbone on our face. In fact, when you touch it, you’ll feel a slight depression. Using two fingers, place them on either side of the bridge of the nos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locate this point. Gently press inside, and you will feel a slight soreness. After locating it, you can also rotate the pressure 64 times.

 

The fourth acupoint is Shi Chuk Hung Point. To locate it, use your thumbs to first p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temples. Then, starting from the Shi Chuk Hung Point, sweep upward to the Shi Chuk Hung Point again, and then continue downward, below the eyes, to the Shi Chuk Hung Point. This constitutes one cycle, and repeat this motion 64 times.

 

By massaging these four acupoints, you can not only relieve eye fatigue but also improve the blood circulation around the eyes and prevent eye conditions such as nearsightedness. When we do eye exercises, remember to keep our eyes clos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After completing the eye exercises, it’s also important to keep your eyes closed for 2 to 5 minutes. We typically press each acupoint for 64 times. Why 64 times? It’s beca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ighty-eight sixty-four“, we call it the “first of eight eights” meaning the most important.

孩子為何不再要我陪伴?

撰文:家庭動力創辦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吳綺琴 

當小朋友慢慢長大,他與身邊的環境和人互動的時候,漸漸地會產生一些感覺。孩子會憑著這些感覺,選擇他所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這些是小朋友的正常發展。媽媽說兒子開始有主見,即是說他把這些感覺開始表達出來,他有自己的選擇,媽媽發現他的選擇,原來是不選擇自己,而是選擇爸爸和他玩耍、看圖書。

這樣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兒子喜歡圖書和玩具,可能不是媽媽選擇的那種,所以他便開始慢慢認為媽媽可能不是一個適合和他玩的對象。所以玩的内容,其實也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媽媽可以試試跟兒子玩的時候,多給予空間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玩的玩具,例如有時兒子會喜歡看一本圖書,可能那本書他會翻看很多次,那我們就給予他一些空間。即是他喜歡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繼續讓他看這本圖書,繼續跟他談這本書,給他們一些空間自己選擇。

 

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便是態度。首先媽媽可以觀察一下,當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是否也讓小朋友有種舒服、高興和快樂的感覺,還是玩耍的時候很緊張,要擔心他這樣那樣、很多規管,或是媽媽一直在領導着他、給予他指令,或是玩耍的時候不知不覺地考他「這個怎樣叫?」「這個是甚麼顏色?」「這個標誌是甚麼?」「這個記號是甚麼?」

玩耍的時候,我們要放開這些所謂很有教育性意味的想法,我們不需要很嚴肅、很認真,這樣我們才可以給予小朋友建立一種很高興和愉快的經驗。小朋友玩的時候是需要放鬆的,我們不是要考核小朋友,要讓小朋友需要有自主的空間以及自由的選擇,這些便是真的玩樂。

當他選擇了喜歡玩的東西以及他喜歡怎樣玩,媽媽便可以在這兩個方面嘗試觀察一下,看看會否有改善的空間。到了最後,可能媽媽一點問題也沒有,只不過爸爸是一個和小朋友玩遊戲的高手,所以令小朋友特別喜歡他。

因為有些大人真的很吸引小朋友,如果爸爸能夠和小朋友玩得這麼好,其實也是好事來的,媽媽實在不需要太介懷。如果媽媽覺得小朋友不選擇自己的時候,自己感覺很失落或低落的時候,反而媽媽需要了解一下在自己的生活裡,是否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例如感到很孤單,而兒子陪伴便變得對自己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是這樣,媽媽其實需要處理一下,自己的需要是甚麼,或是尋求幫助。

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

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羅偉柏博士

小朋友嗲聲嗲氣向你撒嬌,或用BB仔般的聲音向你要求不同東西或要你陪他玩耍,作為家長會有甚麼反應?會覺得小朋友很麻煩?抑或覺得小朋友在裝神弄鬼,毫不正經?

但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呢?研究指出,成人對撒嬌的聲音是特別敏感,更容易捉到成人的注意力。 而小朋友向父母撒嬌,有可能是那一刻他特別需要你關注。成人的生活有時真的太忙,會忽略了他們,所以小朋友見到父母時便會撒嬌。

而另一個可能性便是小朋友可能很累或有無力感時, 都會出現一些撒嬌或扮BB的情況,這些行為在成長階段都是十分平常。

 

當小朋友向父母撒嬌時,家長可以如何回應呢?其實當我們明白孩子撒嬌的可能性後,我們就知道其實他們並不是在裝神弄鬼,或特意激怒家長。家長可以嘗試坐下與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的需要,尤其是當小朋友撒嬌是因為他很累時,我們可以一些言語協助他們表達自己。例如問問小朋友:「你覺得怎樣啊?」 「你是不是很累?」「有甚麼我可以幫到你?」

當然你也可能想減少小朋友的撒嬌行為,你可以嘗試多點鼓勵他們,用適合他們年齡的言語和行為, 多讚賞和肯定他們。千萬不要在他們撒嬌的時候,責罵或取笑他們。

 
分類
最新消息

2024年7至8月份溫馨提示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要吃營養補充劑嗎?

資料來源:資深營養師吳耀芬

很多家長也會問我「我的小朋友需要吃補充劑嗎?例如魚油丸或DHA,這樣會對他好一點嗎?」我自己也有小朋友,我就沒有讓她們吃任何補充劑。但是有一些家長便說「其實吃了補充劑會否真的聰明一點?」

其實如果有均衡飲食,當然不需要任何補充劑。為甚麼呢?例如魚油丸吃太多,也會有過度薄血的作用,很容易便會有流血不止的情況。所以我們說如吃了過量魚油丸的話,對小朋友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我們可能要想辦法如何在食物之中,加一點到魚的成分,例如他不喜歡吃魚,我們可以把魚沾上粉漿烤熟,讓他覺得比較香脆和美味。又或在烹調意粉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如蜆等的甲殼類食物,這已足夠小朋友吸收。另外,海苔這些簡單的食物,也有成分讓他們更聰明。

至於,家長可能都覺得多吃鈣質的補充劑,小朋友會長得比較高。這些也是不需要的,因為如果吃過量鈣片,也會很容易令他腎結石。我們可讓小朋友喝牛奶、吃豆腐或喝豆漿,也能幫助他吸收鈣質,又不需要額外特別補充劑。

食藥未食先苦

撰文:張傑醫生

如果說孩子生病,令他很受苦的話,我想父母受的苦也不會少。原因是他們除了要帶孩子見醫生和請假照顧孩子之外,他們也要為孩子服藥而煩惱。所以,往往看完醫生回家後,真正的世界大戰才開始。其實,給孩子餵藥的方法是有序可循,父母可看看如何掌握。

首先,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藥物模式是藥水。藥水可分為液體和懸乳液兩種,前者是水劑,多含有少量酒精,而後者沒有酒精,但是有粒狀的懸浮物,喉嚨比較有感覺。兩者基本上效果一樣,各有各支持者,醫生一般都有儲備兩種類型的藥。

 

由於藥有藥味,所以孩子一定不喜歡。如果你打算把藥水加入有味道的飲料中掩蓋藥味,一般都會失敗告終,因為孩子很容易會發覺。再者,孩子有反胃的本能,所以當他們的喉嚨感到藥水的不適時,他們可能將藥物從胃中反吐出來。還有,基本上兒童的藥沒有甚麼空肚飽肚服之分。不過,有些藥物會與食物發生反應,例如抗生素中的四環素和金黴素會與牛奶起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至於丸劑或膠囊藥物,要待孩子年紀大一點時才可試。與藥水相比,兩者效果理論上一樣。不過,一般咳藥水中含較多不同功能的成分,令效果更佳。所以,成人也會考慮處方咳藥水。至於哪一個年齡才可以處方藥丸,就要視乎孩子接受的程度,因為有些大人也未必吞到藥丸。那麼,作為父母,如何令餵藥一事不再是苦差呢?

• 盡量不要勉強孩子吞藥

• 盡早請孩子參與食藥的過程,例如取藥、倒藥水和自己用匙餵食

• 如果服藥後半小時內大量嘔吐,可以補食一次

• 最好不要加進奶中,因為若奶食不完,藥物也不夠分量

• 鼓勵孩子嘗試吞服藥丸(年齡不限),可由細小的一顆開始

• 塞肛的藥的確有效代表某些口服藥。可是,對於不少已經懂事的孩子而言,這是一個很「痛苦」的經驗,也會令孩子聯想到這些不愉快的經歷,故可免則免

• 父母服藥的態度也要正面:生病要吃藥,吃藥也不是苦差

 

希望所有父母都不會為孩子食藥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