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家庭動力兒童遊戲治療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李慧芝
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我們都甚少被教育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校和社會均著重培育兒童的認知、分析和解難能力等,所以我們大多習慣討論事情和觀點,很少直接用說話來表達情感。即使家人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我們也不習慣分享彼此內心的感受。
有家長會問,我以行動(例如擁抱、親吻孩子)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懷,不已經足夠了嗎?父母有必要用言語肯定和回應孩子的感受及需要嗎?
父母以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當然重要,但父母對子女的同理回應,能夠更具體和切實地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是明白和接納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這不但能強化親子關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子女亦能從中學習如何以語言表達情感和需要,有助減少孩子以不良行為表達內心困擾。
事實上,情感的語言的確不是我們日常習慣的語言,很多父母都擔心,假如肯定和同理回應孩子的負面情緒,可能會縱容和加劇孩子的不良行為。例如當孩子因失去心愛物件而感到傷心時,父母都會害怕重提事件,會觸及孩子傷心的感受。父母或許會對孩子說:「不要緊,玩別的便是了!」、「試試看能否買另一個代替吧。」父母都希望透過解決孩子的問題,安撫他們的情緒。
然而,這樣孩子不但無法從父母的回應中,學習如何接觸和了解自己的感受,並有效調節自己負面的情緒,更沒有機會從挫敗中汲取經驗,建立責任感。
雖然現時有很方便的電視新聞,好像不需要自己閱讀,聽電視新聞似乎更方便。但實際上閱讀報紙除了得知新聞時事,更能不斷鍛鍊處理文字的能力,而且閱讀報紙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報紙可說是社會大學的教科書,是每個人「做到老,學到老」的不二法則。假如父母可以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了解他們的經驗,並嘗試說出他們的感受,即使簡單一句「我想,你失去了你最心愛的物件,你一定很傷心、難過。」這對於孩子而言,已經給予他們最有力的支持和安慰,使他們更有信心和勇氣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Address: G/F WING B & C, SAU YUE HOUSE SAU MAU PING ESTATE KOWLOON
Fax: +852 2709 9269
通知